结论
(一)工作场所粉尘检测结果分析
本次检测选取的13个作业工种中,所有工种的个体粉尘浓度均不超过国家标准;本次检测的47个作业点,所有检测点的粉尘浓度均不超过国家标准。
(二)工作场所化学物质检测结果分析
本次检测的157个作业点,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毒物的浓度全部合格。
噪声检测结果分析
根据噪声检测结果,本次检测选取的作业工种中,其中乙炔清净巡检工、破碎巡检工、PVC包装一期小包、电解二期巡检工、氯化氢合成二期巡检工40h等效[A]声级噪声强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。原因如下:
(1)乙炔气体清净等工序涉及多台循环液泵,其各自运行时的本底噪声较大,当多台动力泵同时运行有可能造成噪声的叠加;
(2)破碎机运行时振动幅度较大,运行时振动幅度较大,自身固有的噪声较高,当对较大且干燥的电石进行破碎时,可加剧其振动,使噪声超标;
(3)降震减噪设备运行不良,防护效果不佳,也可能造成噪声超标。
(4)各类设备布局相对集中,同时含有多种噪声较大的设施,同时运行,相互叠加使噪声超标;
(5)工人离噪声大的设备较近,并且长时间逗留,导致接触的噪声超标。
建议
(1)针对用人单位噪声超标情况提出以下建议:
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基础上,合理规划巡检路线和巡检周期,减少巡检次数,缩短接触时间,缩短在产噪较大设备处的逗留时间;为接触噪声岗位的职工配备耳塞,必要时可提供防噪耳罩联合降噪,并督导其正确佩戴使用,加强现场佩戴监督管理,加大职业卫生培训力度,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;加强各工作场所防护设施的检维修并完善检维护记录及台账,保证防护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,职业病防护设施在正常生产工作时正常运行。
(2)定期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,学习企业相关职业卫生知识,使其了解相关危害并能掌握防尘口罩、防毒面具、防噪耳塞/耳罩等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的方法,定期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,使其能掌握防尘口罩、耳塞、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的方法,并为高噪声作业岗位工人配备耳塞,接触粉尘作业岗位工人配备防尘口罩、接触化学毒物的工人配备防毒面具,并监督职工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品。
(3)定期对设备、防护设施、应急救援设施进行维护、检修和保养,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,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,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。
(4)定期对作业工人进行上岗前、在岗期间、离岗时和应急的职业健康体检并按要求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,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。
(5)按照国家有关规定,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测,检测结果归入建立好的职业卫生管理档案,并及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告。
(6)应当按照《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》的规定,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。
|